2020年5月17日,北京市東華門街道韶九社區錫拉胡同21號院正式啟動生活精細化管理項目,將實現垃圾分類100%精準投放。這也是北京市東華門街道首個以精細化管理模式,利用物聯網和大數據賦能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試點項目。
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綠色發展聯盟(以下簡稱“綠盟”)基于在全國開展“無廢城市”試點工作調研的基礎上,建立了由智慧平臺、硬件終端等相互關聯構成的垃圾分類物聯網系統,關聯居民、督導員、志愿者、物業回收員、運營人員等多方人員,可將居民參與分類的實名制信息、投遞時間、投遞種類、投遞重量、獲得積分等多維度的分類信息進行居民畫像還原。該項目的實施可以促成到2020年底,試點小區實現垃圾分類居民知曉率100%,參與率80%,正確投放率100%。到2021年上半年,將實現試點小區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化,進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人均垃圾量減少20%。
韶九社區踐行生活垃圾分類始于2005年,由居民自發組織,并培養了宣傳員和引導員,設置家庭分類投放垃圾桶等,還曾與一些NGO組織開展過垃圾菌群栽培的項目,具備良好的生活垃圾分類基礎。
“未來已來,垃圾分類已經變成了公民的法定義務,我們希望通過線下的常態化精細管理與線上的大數據時時分析結合,能夠通過這個項目,讓韶九社區百姓十年前的夢想成真。”國家級經開區綠色發展聯盟負責人解釋道。
項目通過大數據、云計算等技術實現全流程精細化管理。通過開放接口的數據對接,實現數據的實時傳輸,為智慧城市/城管平臺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。對于居民而言,垃圾“吃”進去,現金“吐”出來,不僅讓居民在家門口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回收,還可獲得“綠色收益”,極大提升了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,有助于從源頭推進垃圾分類減量。
垃圾分類不僅是“新時尚”,更是“公民法定義務”,是引領文明新風、改變生活習慣的一件大事,需要全社會每一個人、每一個家庭的共同參與。活動現場,一名社區熱心居民表示,非常高興看到有如此專業的團隊和設備進入社區,很希望能夠感受高科技的力量和智能化帶來的方便,很期待21天后能夠通過自己和家人的垃圾分類實踐,收獲1套專屬家用分類垃圾桶。而且,通過掃碼參與分類投放,還能實現微信積分返現,也是很新鮮的參與方式。
東華門街道辦事處負責人總結道,非常感謝綠盟捐贈的智能垃圾分類設備,并帶來最先進的生活精細化管理理念。人人都是垃圾分類的“監督員”,只有養成垃圾分類良好習慣,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,才能以實際行動守護綠水青山,共建美麗中國。